close
今天文學概論課,在上課前,讀了韓良露的<什麼是終極美味>
其中提到了一段「有一個名震天下的法國美食評論家,吃遍巴黎、里約、莫斯科、西貢、莫爾本各地的頂級餐廳,當六十八歲的他,被宣告只有四十八小時可以活時,他最關心的問題是,他一生的終極美味,究竟是哪一道美食?」,在他尋找的過程中,有寫到這位美食評論家的祖母可以把最普遍的材料變成最偉大的奇蹟。這勾起了我的回憶......
小時候,常常回外婆家玩。每到端午,外婆總會親手做許多的粽子,其中,我最愛吃的,就是鹼粽。當二號黃砂糖加上黃澄澄的粽子,吃下去都有無限的幸福感。
當時年紀小,以為這種簡單的幸福會一直存在著。到了國中的叛逆期,因為私人活動變多了,當回到外婆家只有每年的初二。外婆還是在每年端午不忘記我這個外孫很愛吃鹼粽,都要我媽帶一大串上來台北給我吃。
直到高中時期,外婆因為心臟疾病,而離開我時。我當下才發現外婆對我這個外孫的種種包容與貼心。
然而,我的終極美味,再也不存在這個世上了。
雖然現在鹼粽隨意都可以用錢買的到,但也找不到小時候那個滿滿愛心的滋味。
「而終極美味是什麼?最重要的條件當然是餓」,當電視冠軍在追求終極美味時,我想,若是吃者不餓,大概也體會不到美食的滋味。
或許吧,在我認為的終極美味,是最簡單的味道,是童年的回憶,是幸福的滋味,是滿滿的愛。
謹以此篇紀念親愛的外婆,我會永遠想妳。
全站熱搜